IFS认证辅导-解读 IFS Broker审核报告中关键信息的方法

发布时间: 2025-01-07
文章来源:
阅读人数: 56

解读 IFS Broker 审核报告中关键信息的方法:
一、关于审核得分及评级相关信息
得分等级含义
A(完全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这表明企业在对应条款的执行上达到了 IFS Broker 标准所设定的规范,相关业务流程、操作或管理举措等方面都契合要求,是理想的状态。例如在 “产品规格书” 条款获得 A 评级,意味着企业所制定的产品规格书内容全面、准确,能为贸易活动中的产品描述、质量把控等提供可靠依据。
B(几乎完全符合标准的要求,但是发现有小的偏离):虽然整体接近标准要求,但仍存在一些细微的偏差。要仔细查看具体的偏离描述,分析是流程上的小瑕疵,还是文件记录等方面的小问题。比如在 “内部审核” 环节得 B,可能是内部审核的频次稍低于标准建议次数,或是部分审核记录不够完善等情况,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微调改进。
C(只执行了少部分的要求):意味着企业在该条款对应的业务内容上,仅落实了一小部分标准规定,大部分要求未做到位,这提示企业需要对相关业务板块进行全面梳理和重点整改,例如在 “可追溯性” 方面得 C,可能是产品上下游追溯的记录体系不完善,信息缺失较多,需尽快完善追溯流程和记录机制。
D(没有执行标准的要求):代表企业完全未按照 IFS Broker 标准对该条款的要求开展相应工作,是很严重的情况,尤其当 KO 项被评为 D 时,会直接影响认证结果。比如 “风险管理 / HACCP” 若评为 D,说明企业在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方面缺乏基本的体系和措施,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着手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总分及最终得分(按百分比)计算方式:
了解总分的计算规则,即 “总分 =(IFS 要求条款总数 - 判为 N/A 的条款数量)*20”,最终得分(按百分比)= 得分 / 总分。通过计算结果,能总体判断企业在此次审核中的达标程度,一般来说,不同的得分区间对应着不同的审核结果和后续应对措施,例如总分<75% 时通常不能获得认证,需重新安排审核等情况,要依据具体得分明确企业所处状况及后续改进方向。
二、关注 KO 项与主要不符合项
KO 项(关键不符合项):
KO 项的定义与判定:IFS Broker 中有特定要求的条款被确定为 KO 项,像 “高级管理层职责”“风险管理 / HACCP” 等。如果审核期间企业在这些要求上不合格,将直接导致不能发证。要重点查看报告中对 KO 项的判定情况,明确企业在哪几个关键环节未达标准,例如若 “产品分析” 这一 KO 项不符合要求,可能意味着企业缺乏必要的产品质量检测手段和流程,无法保障产品质量符合市场和法规预期。
KO 项的影响及应对:KO 项一旦被判定为不符合,会对认证产生重大影响,且在评分表述上有严格规定(只能用 A、B 或是 D (=KO) 来表述),若 KO 项为 D,总分的 50% 将被自动扣除。企业必须针对这些 KO 项,立即制定全面且有效的整改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争取在后续审核中达标,否则难以获得认证资格。
主要不符合项:
判定标准:任何非 KO 项但出现实质性的标准条款不符合时,包括不符合食品安全和 / 或销售目的地国的法律要求,或者当被识别出的不符合项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危害等情况,均可判为主要不符合项。例如企业的贸易活动违反了当地销售目的地国关于产品标签的法律规定,就会被认定为主要不符合项,反映出企业在合规运营方面存在较大漏洞。
扣分及后续影响:每个主要不符合项将扣除总分数的 15%,且出现一个或几个主要不符合项时,认证机构会暂停现有的 IFS 证书(需在审核后尽快且不超过 2 个工作日内在 IFS 客户端操作),企业要及时根据审核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制定并执行纠正措施,待整改完成后,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后续的审核流程,如跟踪审核等,争取恢复证书有效性。
三、审核范围相关解读
明确涵盖的业务与产品领域:审核报告中会详细描述审核范围,涵盖食品、家庭和个人护理(包括化妆品、家用化学品、日用品、个人卫生产品)、包装材料等相关贸易商服务的具体情况。企业要清楚此次审核覆盖了自身哪些业务板块和产品类型,例如明确是仅针对食品贸易,还是同时涉及了多种产品的贸易活动,以此确定后续改进和规范管理的重点范围。
结合业务理解审核针对性:基于企业实际开展的业务,分析审核范围是否完整覆盖了关键环节和产品,若发现某些重要业务部分未纳入或审核范围与预期有差异,要及时与认证机构沟通确认,确保审核结果能真实反映企业整体的合规情况,避免出现遗漏或误解的情况,保障企业在各个贸易业务领域都能符合 IFS Broker 标准要求。
四、纠正措施计划相关内容
识别需整改的问题:查看审核报告中针对偏离项(B、C、D)以及不符合项(主要不符合项、得分为 D 的 KO 项)列出的企业应采取的纠正措施,明确企业具体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整改,例如针对 “现场审核并与员工交谈” 环节发现的员工对贸易流程熟悉程度不足的问题,对应的纠正措施可能是加强员工培训,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就是企业后续要落实的整改内容之一。
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关注每项纠正措施对应的责任人和整改期限,了解企业内部哪些部门或人员负责具体的整改工作,以及规定的完成时间节点,这有助于监督整改工作的推进,确保整改按时、按质完成,若逾期未完成,企业可能面临重新接受完整的首次审核或换证审核等不利情况,所以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五、审核报告中的其他关键说明
不适用(N/A)条款解释:对于报告中列出的被评定为 N/A 的条款,要理解为何这些条款不适用于企业当前的业务情况,虽然不参与得分计算,但能帮助更全面了解审核的整体考量,同时确保这些不适用条款的判定合理,避免因错误认定 N/A 而遗漏了实际应遵循的标准要求。
前后两次审核的关联情况:关注审核报告中体现的前后两次审核(如首次审核与换证审核)之间的联系,例如上次被判为 C 或 D 的条款在本次审核前是否完成纠正措施,这体现了企业的持续改进过程,若未整改到位,审核员会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评价,企业要重视这种连贯性,持续提升自身符合标准的能力。
通过以上对 IFS Broker 审核报告关键信息的解读方法,企业能更好地把握审核结果,明确自身定位,进而采取有效的改进和发展策略,不断提升运营水平和合规程度。

ctslogo
{{ articleInfo.contact_name }}
电话 {{ articleInfo.phone }}
邮箱 {{ articleInfo.email }}
位置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平安大道1号华耀城12栋605
老师微信
地址地图
上一章: {{articleInfo.previewNewsItem.title}} 已经是第一章
下一章: {{articleInfo.nextNewsItem.title}} 已经是最后一章